「從文字的起源探討易經(一)」是看完唐漢的「發現漢字:圖說字根」後寫的,「從文字的起源探討易經(二)是看完唐漢的『發現漢字:圖說六書』後而寫。我覺得從文字的起源來探討易經中的一些問題是很好的方法,另一方面,又需要補上漢字這一課,所以看了唐漢的這一系列的書。
一、彖、象、爻
先從周易的內容名稱說起。周易的內容分幾個部分,首先是『經』,也就是易經的原文,傳說為伏羲、黃帝、周文王三個聖人所創制。此外有彖與象。彖與象包括於孔子的『十翼』之中,其他內容且不論,主要說一下經、彖與象。經比較好理解,糸旁,右下為工,乃是穿通符號,上為豎向的絲線,原義即指縱向的絲線,後來引申為比較重要的、核心的東西。比較難理解的是彖與象。彖是張口仰頭大吃的桑蚕(或毛毛蟲)。象是對大象的象形描繪。彖主要是對一卦的詳細解讀,就如現代人研究物質小到質子、中子、電子,因此,古人就把對易經細微的解讀就用很小的彖(毛毛蟲)來形容,如「系辭」之所言“彖者,言乎象者也”,而對一卦(或一爻)總的概括就用很大的象來形容,應該說這是比較貼切的。(彖之解釋見『圖說六書』P171、9、24,象之解釋見P198、8、24、26,以下只標頁碼,出處同。)
再補說爻。在唐漢的這兩本書中沒有提到爻字。在講“襄”字(P76)頁時提到,爻乃表阻止義,講“駁”字(P89)時,提到,爻表示馬身上血痕斑駁。而在講“凶”時(P88),提到凶中的X乃為陷阱上的覆蓋物。綜合來看,爻最初是表象的,只要是有縱橫交錯的線的物象,都可以爻來表來。比如网字中的交叉線,是對網的線的描繪。最初的佔卜主要為兩種方式,一種是龜甲佔,通過燒烤龜甲使其產生裂紋來佔卜,另一種是蓍草佔,主要是通過蓍草而起卦,這兩種佔卜方式有一個共同點:龜甲上面會有裂紋,蓍草會有交叉在一起的草,都有“爻”字所形容的特征。而卦的形成是根據龜甲上的裂紋或蓍草數來的,故此,一卦之中的各爻,實際上就是龜甲上的裂紋或蓍草,而這些裂紋與蓍草其形正與“爻”字相似,這正是“爻”之所稱之由來了。故「系辭」曰“爻者,言乎變者也。”
二,危,害,克
這幾個字出現在彖、象辭之中,下面作一解釋。
危,原意為扼住人的脖子表示危難、危險義。(P105)易經中出現危字時基本上取用的是原意,如夬彖曰“孚号有厉,其危乃光也”,震之六五象曰“震往来厉,危行也。”
害,在上部舌頭和下部口的象形圖繪的中間,增添一短橫,揭示舌頭被割除。(P51)引申為傷害,損壞義。如坤之六四象曰“括囊无咎,慎不害也”,如大有初九辭曰“无交害,匪咎,艰则无咎”。
克,表示動物胴體的象形圖繪上部,增添一短豎或圓點,標示由此開刀,將獸皮從胴體上剝扯下來。(P52)引申為戰勝,攻下,能夠,有害損傷義。如蒙之九二辭曰“包蒙吉;纳妇吉;子克家。”克在這裡義為能夠,勝任義。訟之九二辭曰“不克讼”,克在這裡有戰勝義,即訟不能成功。大有九三辭曰“公用亨于天子,小人弗克”,克於此處不勝任義,即小人不能勝任。
三、履,乾,巽,隨,渙,旅
以下是對64卦中個別卦的解讀。
履,原本是一個從尸從復的會意字,本義指腿腳有殘或受到刖刑的人,在地上的蹲踞挪動。(P97)唐漢先生還舉一成語“削足適履”以說明之,唐先生說“削足適履原本指砍掉腳足或剜去臏骨後,以屁股和雙手支撐一下一下往前挪動。不知何時腐儒望文生義,解讀為削掉腳趾以穿鞋。”然而易經第十卦天澤履,其卦辭曰“履虎尾,不咥人,亨”,很明顯的,在此處應為踩踏之義,與唐先生所說的意思相去甚遠。「序卦」曰,“履者,禮也”,「雜卦」曰“履,不處也”,都與唐漢先生所說的意思不沾邊。禮,從示從豊,祭祀以求福,故爾,禮有敬畏之義,由敬畏之心而做出的舉動,引申而出儀規之義。履卦乃六月公卦,其時陽盛而陰衰,履卦中一陰而五陽,物以稀而貴,故一陰而為卦主,因其不得時故,有踩虎尾之虞,又因其乃一卦之主,獨陽不長,須以陰和之,此正一陰之重要,故曰“不咥人,亨”,合於道之故也。禮者乃於卦中一陰而言,要有危機與敬畏意識。處,本義為中止,停止。不處,即不停止,繼續前行義。卦中一陰雖處艱難之中,然仍須前行,行乾卦九三“君子終日乾乾”之德,故曰“不處也”。如果說孔子對於履字的解讀有誤的話,那麼,卦辭是產生於周文王之前,商周之時,此時用的甲骨文與金文,比較接近履字的原義了,此時之人對履進行錯誤的解讀的可能行就很小了。由此觀之,唐漢先生對於“履”的解讀還有待商榷。
乾。唐漢在書中並沒有專門講此字,只是提了一下,“乾為陽光照射下熱氣的蒸騰而上”(P132),但這一解釋很費解,左部倒還好,日的上下兩個直出符號,表示太陽的升起,右邊呢?與熱氣蒸騰而上有什麼關係?所以,關於乾的解釋還是暫留一個疑問吧。
巽,從雙已雙手,構形源自古人挽結捕獵魚禽鳥類的網具。(P160)但是,易經之中,巽卻代表風。當然,風只是巽的象。五十七卦巽卦彖曰“重巽以申命”,申,反復地解釋說明,命者,天意也,申命即反復地解釋(或領會)上天的旨意。如果依唐漢的解釋,巽乃挽結網具,那編織的過程,是反復地重復一個動作的過程,因此有重復之義。以重復的結果(網具的編織完成)可以捕魚鳥,故而有申命之義。雖然這樣解讀有點繞,但似乎倒也說得過去。「序卦」曰“巽,入也”,入乃納取義,如入不敷出。此義可能由網具的捕獲引申而來。「雜卦」曰“巽伏也”,捕獲魚鳥,必須隱蔽起來,是以有“伏”之義。
隨。表示持肉一同前往義。(P172)是以『序卦』曰“以喜隨人”。隨卦為二月大夫卦,乃陽氣漸長之時,隨卦三陽三陰,陰陽相衡,有陰陽相伴之義,此亦隨名之由來。『雜卦』曰“隨,無故也”,無故即沒有緣由故,順之於時勢也,故彖曰“而天下隨時,隨時之義大矣哉”。
渙。表示乳汁的濺射。(P179)『序卦』與『雜卦』皆曰“渙,離也”,如果不從字的本義來分析,很難區分渙卦與離卦的意思。離的本義為鳥兒落網,其他鳥兒飛走,由落網的鳥兒又引申出麗(鳥美麗的羽毛),由鳥兒的飛走引申出散開義。『序卦』、『雜卦』曰“渙,離也”即是取的離的散開之義。渙卦與隨卦有相似之處,即皆是三陰三陽,隨所處之時為二月,陽氣漸長,故隨之於陰,渙乃六月卿卦,陽氣盛極而衰,故而有散開義。
旅。為族眾舉旗集體前行。(P130)由集體前行引申出出行在外之義,由族眾引申出共同之義,軍旅之義當從此義。『序卦』曰“旅而無所容”,以形容外出流離之狀,『雜卦』曰“親寡旅也”,由族眾聚集而引申出親寡之義。火山旅,上火為戈兵,下艮為山,如兵屯山上,是以有旅之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