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问题很简单,但要讲清楚就太难了。
实际上,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,早写在了一本经书里,那就是《维摩诘经》。我现在把这个经简单讲下。
这本经说的是佛在讲法的候,突然出现了各种异相,原来是毗耶离城中有一个叫维摩诘的老居士生病了,在那儿抱怨佛怎么不去看他。后来,佛就派文殊菩萨带队去慰问。把文殊菩萨等人与维摩诘的聊天汇总到一起,就形成了这部《维摩诘经》。
文殊菩萨当时带了多少人呢?“即时八千菩萨,五百声闻,百千天人”,一起到了维摩诘的住处。维摩诘的住处大概就是个单间的样子,很小,好玩的地方来了,这么多人,一起进到维摩诘的房间,居然一点都没有拥挤之感!
既然客人来了,维摩诘就问文殊菩萨,你见多识广,你知不知道有什么好的坐椅?文殊菩萨就说:有,据我所知,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,有世界名须弥相,此国有师子座,高八万四千由旬,漂亮得很。维摩诘就用神通力通知那个世界的佛,送到维摩诘的房间三万二千师子座。
从现在开始,大家都要展开你无穷的想象力去想象了。一个座椅就高八万四千由旬,一由旬相当于一只公牛走一天的距离,大约七英里,即11.2公里。84000由旬,那就是94万800公里。这是一个座椅的高度。相当于什么呢?孙悟空一个筋斗是十万八千里,这一个座椅相当于孙悟空翻5.2个筋斗!就这么大。然后总共有多少个这样的座呢?三万二千个。这么多这么大的座都一起搬进维摩诘的小单间,居然一点都不觉得拥挤!
当时,舍利弗就说:“如是小室,乃容受此高广之座。”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。维摩诘就解释说,有一种境界就叫不可思议,达到这种境界的菩萨,可以把须弥山纳入一个芥子之中(对的,“芥子纳须弥”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)。
这还不算什么。维摩诘又说:“又舍利弗,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,断取三千大千世界,如陶家轮,着右掌中,掷过恒沙世界之外,其中众生,不觉不知己之所往。”也就是说,达到这种境界的菩萨,一伸手,可以把三千大千世界抓在手里,就象高尔夫球一样,抛到恒沙世界之外,而其中的众生,根本都感觉不到!
象孙悟空所在的这个世界,包括玉皇大帝所在的天上,及佛所处的地方,加在一起,算是一个世界。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手一抓,可以抓三千个这样的世界,抛多远呢?“恒沙世界之外”,如果把一个小世界比喻为是一粒沙的话,就是有无穷多的沙的世界。算术譬喻所不能及。用我们现在的算术或者语言都无法描绘的那么多。这要是让孙悟空去走一趟,他就是象风车那样不停地翻跟头,翻N多年他也走不到头。(插一句,在这个场景下,没有天和年的说法,都是按劫算的。)
这聊了半天了,该吃饭了。维摩诘就说,在四十二恒河沙之外有一个佛土,叫众香,那里的佛叫香积。他们正在吃饭,我向他们借点吃的。然后瞬间就到了那个佛土(不需要象孙悟空那样翻筋斗),那个佛土的人突然见来个人,很惊奇,就都想随他一起来这边看看。来了多少人呢?九百万菩萨!这时,维摩诘又借来九百万大座椅让他们坐(每个座椅有孙悟空翻5.2个筋斗那么高),都聚在维摩诘的小单间里,仍然不觉得拥挤!
于是舍利弗就问,这个维摩诘也太厉害了,他是什么来历?佛就说:有一个佛国叫妙喜,佛号无动,维摩诘就是从那里来的。于是,包括舍利弗在内的所有在场的大众,都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妙喜国的佛及大众。佛知道大众心里所想,就问维摩诘,你看这个事怎么办?
维摩诘就心领神会,伸出右手,就把妙喜世界抓了过来。这个妙喜世界的一般大众没感觉,但是那些修为很高的菩萨和天人感觉到了,就惊问:救命啊!这是谁在搞事?这个国土的无动佛就说:“这是维摩诘的神力所作。”这时,妙喜世界在维摩诘的手中,就象握个小地球仪一样,然后释迦牟尼在一旁解说:现在,你们都看清楚了吧,妙喜国就是这样,这个佛土的无动佛就是这样,他们的修为就是这样,是不是很殊胜?你们要想和他们一样,或者到他们的国土,那你们要好好努力了。等大众都看完了,佛也解说完了,维摩诘就把这个世界又丢回了原处。
是不是很烧脑?以见闻第一著称的阿难,当时就惭愧得快哭了,说:“我从今已往,不敢自谓以为多闻。”佛就安慰他说:哎,别灰心啊!我说你是声闻第一,是说,你在幼儿园小班是第一,这个没错啊。但维摩诘这里聊的,是院士的东西。不在一个层面。慢慢来,不急嘛!
最近一部小说很火,《三体》,原著我没看,第一部拍成了电视剧,我看了。很不错。有朋友说看不懂,但我没觉得有丝毫费力,感觉非常直白。大概是因为我对物理学有过一段时间研究,恰好又读过《维摩诘经》,而《三体》所讲的东西与《维摩诘经》中所讲何其相似!三体人可以把一个质子变成智子,容纳一个太阳系,这不就是芥子纳须弥的概念吗?据说在第三部,其他更高级的外星人来了,把整个太阳系,包括三体人在内,都降维在了一个二维空间里(也就是把整个太阳系变成了一幅画!)。这好象已经很烧脑了,但老实说,在《维摩诘》的世界里,这充其量也就是小儿科。
我们只能感慨:世界太大,人太渺小。
据说,好来坞的科幻导演找到《三体》作者,想讨到版权拍成电影,作者不同意,他认为,以他们现有的水平拍不出《三体》的样貌。我也很感慨,《维摩诘经》是多好的剧本,怎么没人拍成影视?但或许也没人能拍得出来。
扯得比较远,但其实都是在回答“孙悟空为何跳不出佛的手掌心”这个问题。
万法唯心所现,心生种种法生。心即一切,一切即心。不同的境界,就是心所到达的不同的维度,在不同的维度就会有相应的功能(或叫神通)。每一个维度之间,每一个境界之间,哪怕只是相差一层,那就隔着完全不同的一个世界,有着天地之别。就如同井底之蛙不能理解燕雀的世界,蚂蚁不能理解人的世界。你一抬腿跨过的只是一个小水沟,对于蚂蚁而言,那就是无法逾越的通天河!
对于我们而言,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,太了不起了,但对于佛而言,对于维摩诘而言,那就太小儿科了。他们起心动念,想到哪里,就已经在哪里。根本不需要翻筋斗。大千世界,万事万物,皆在一念之间。
所以,佛只要动个念:毛猴,你就在我手心里。那孙悟空就只能在他手心里。孙悟空与佛表面上拼的是神通,实际上比的是心力,是境界。
后来孙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。五行山哪来的?佛想出来的。起心动念来个山,山就来了(孙悟空也有这个能力,只是没那么娴熟,换句话说,境界没这么高)。实际上,压住孙悟空的,不是佛,是他自己。原著中有首偈子:
“当年卵化学为人,立志修行果道真;
万劫无移居胜境,一朝有变散精神。
欺天罔上思高位,凌圣偷丹乱大伦;
恶贯满盈今有报,不知何日得翻身。”
这里面就讲了孙悟空被压的原因了。他本来修为相当高了,但是“一朝有变散精神”,这家伙心神一散,功力就减了,所以,他的心力和境界就比不了佛,说是他跳不出佛的手掌心,实际是他没有佛的境界高;说是他被压在五行山下,实际上是他局限在了自己的境界中。
修行,其实就是打开自己的心界、眼界、境界的过程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