皈:甲骨文与金文皆无此字,应该是后起字。从“白”从“反”,“白”为目标符号,皈字本义,乃是返回到最初目的地。故而,皈者归也,返也。
老子曰:“夫物芸芸,各复归其根,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”以道家而言,万物之本,乃静乃无,以佛家而言,乃净乃空,道之所归者,太极也,佛之所归者,真如本性也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归,即找回本有如来智慧德相。
从反,皈者反也。老子曰:“众人皆有以,而我独顽且鄙,我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”食母者,以道养己也。何独异于人哉?盖大道至简,百姓日用而不知之故也。老子又曰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”损者,佛言放下是也。布袋和尚诗曰:“心地清净方为道,退步原来是向前。”
佛家讲皈依佛、法、僧,亦可说皈依戒、定、慧,佛者觉也,法者正也,僧者净也。戒以得净,定以得正,慧而能觉。佛即道,道法自然,故亦可说,皈依佛,即皈依道,皈依自然,自然者,规律是也。名相虽别,其理无二,万法同源,殊途同归。
皈即不迷,不迷即觉,觉即是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