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汉字字源:帝字来源于远古的立竿测影?

发布日期:2025-02-03 11:33:36   来源 : 贵神送福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125
玉常 贵神送福 发布日期:2025-02-03 11:33:36  
125

文|玉常

象数演易堂原创


关于帝字,目前的解释五花八门,非常奇葩。

一、花蒂说

这种解释目前还很主流。后来了解到,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王国维郭沫若
但这种解释比较扯,很不靠谱。
之所以会扯到花蒂上,大概是两个原因,一个是,帝字的甲骨文看起来有点象花朵,二是,蒂字指花朵,所以把帝字当成是蒂的初字了。
说非常不靠谱是因为,甲、金文都没有蒂字,蒂是后起字。同时,蒂字也不从帝,繁体蒂字写作蔕,应该是从带。
更重要的一点是,帝字主要的意思是天神,至于作为帝王之称,那是后来的引用,其本义是神,花蒂与神可有半毛的关系?!
二、燔柴说

上图为左民安《细说汉字-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》

廖文豪《汉字树-活在字里的中国人》中也持此观点。
这种观点认为,帝字象堆起的木柴,源自古时的燔祭,因此而引申为天帝。
这与花蒂说一样,望图生义,好在一点,他把燔祭与天帝联系在了一起。
三、女阴说

唐汉《图说字源》

唐汉先生认为甲骨文上部的倒三角为女阴,帝字本义为女性繁殖了后代因此被奉为帝。
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的是这个说法。
但我现在也开始有了怀疑。
以上三种说法,统统忽视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甲骨文的帝字并非一种写法,而是有好几种写法,而上面这三种说法,都是据于一种写法,而忽视了其他写法,并且这三种说法解释不了其他的写法!

如上图所示,甲骨文大致有8种写法。
唐汉先生的女阴说,就解释不了图2,下面是正三角,这通常是男性符号,除非唐汉先生说这个字放反了;解释不了图6,这个字中没有三角形;也解释不了为何图4、图5、图7中上面的倒三角中为什么会多出一竖?
花蒂说与燔柴说,解释不了图7,为什么下面有个鱼形符号?那个不是鱼形,而是箭矢尾部的羽毛。见下图矢字甲骨文:

三种说法都很难解释图8下面为什么会有两只手?也很难解释图3上部为什么会有一点(金文大多帝字都有上面这一点)?


张远山《伏羲之道》

四、星象说

张远山先生采用的是班大为的说法。
此说法初看乍似合理,必竟,这次直接对应天帝,形状也很相似。
但这一说法同样存在问题。
1、在此图连线中,横着的是一条线,但是,参看前面8种帝字甲骨文,图2、5、6,中间可不是线!而是方形、鱼形,这个星象图怎么连也连不成这个形状;
2、同样解释不了图7下面为什么会有矢尾;
3、解释不了图8为什么下面会有两只手?
4、目前为止,暂时还没有古人依据天上星象来造字的案例,有说龙字是来自天上的苍龙星座,但此说尚存疑问,为什么苍龙星座不是和其他动物形象一样来自于现实动物,而偏偏龙字来源于星象?再一个,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古人也会是这种星象的连线方法。也就是说,此种连线的方法目前为止是孤例,不能说明问题。

五、立竿测影说

此说是玉常本人的观点。

首先一点,上面这三种甲骨文“帝”字,中间的H形、口形、鱼形,这都是强调符号,其中的H形,同时也是贯通符号,意思是从这里经过、由此到彼。这与我上面画的红线意思一样,画的线不同但意思一样,就是起强调作用。这在甲骨文中很常见,也即造字中所说的指事,这里不再详细说明。明白了这个符号的作用之后,这个线就可以暂时忽略了。

实证1:

我提出这个观点是受胡大军启发,其在《伏羲密码-九千年中华文明源头新探》一书中,详细分析了贾湖骨笛作为原始圭表测影的原理,并且,发掘出的三角形绿松石,恰巧对应于测影三角。

这说明,9000年前的古人已经对测影三角非常了解了。

测影三角所形成的连线,正是甲骨文的“帝”字!上图只是没有帝字中间的横线。前面已经讲了,中间的横线只是指事符号,仅仅是强调天上的日光通过表杆在地上形成投影。

战国《周礼• 考工记》“以正朝夕”示意图

上图是以日光投影定方位的图示。中竖一表,在表周画一圆,早上太阳初升时的杆影与圆有个交点,晚上日落时杆影与圆又有个交点,两点相连即可确定东西方向,将两点中点与表杆基点相连,即是南北线。
用上面两种方法,可以确定东西南北方位,可以测定二分二至(春分、秋分、冬至、夏至)。
虽然已经过去万年,时至今日,此种测影方法没有丝毫改变。

上图1、3、8中,上面是倒三角,没有中间的一竖怎么解释?

前面那个黑白以正朝夕示意图,那是二维平面的示意方式,而实际上,如上图所示,三维立体的话,上面两个太阳之间,是没有竖着的连线的,竖起来的是表杆。其所构成的图形恰恰是上面倒三角中没有一竖的帝字形(立体图有点不好说明,自己想象吧)。

实证2:

帝字还有一种写法,就是图6,上下都没有封口,没有三角形,而成了一个木字形。

中间的口忽略,这是强调符号,剩下的就成了甲骨文的“木”字。

对的,就是木。
测日的表杆古时就叫圭木、表木、扶木、建木、若木、寻木。
圭表是后来的升级版,早先的表就是一根木棍。
同时,这也是帝字的简省版,省去了上面横着的连线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图7下部会有箭羽符号。上面的是“至”字,是倒过来的箭,用倒过来的箭代表至日,即夏至冬至,如果说倒过来的箭代表到达,那图7朝上的箭就是出发了。所以用代表出发意思的箭代表开始测日。

同时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图8下面有双手之形,双手代表摆弄,测日影是需要安放表杆并测量的,所以加了双手。


实证3:

这三个图案广泛出现在各时期的文物上。

上图出自张远山《伏羲之道》,木字形,张远山先生把这个图案叫天枢纹,他也认为这个纹来自二分二至测日图。不过,后来,他受班大为影响,把这个纹套在星象上,他反而是被带偏了。

上图中间的C图,正是甲骨文的帝字。

西王母  汉画像砖   河南许昌

彝族图腾

彝族太阳历测日图腾神柱,与二分二至测影图一致,正好组成帝字形。
因为彝族传承的是太阳历,所以,时至今日来自于测日三角的帝纹在彝族仍普遍可以看到,其祖神就是对顶三角的帝字纹。

如果木形符不是代表天帝,作为彝族大巫的毕摩何以会画这么多如此简单的木字形图?

如上图,如果不是来自测日三角,这个祖神形象是没有必要一条线直接贯穿整个头部。

柳林溪陶支座距今7000年,其刻符整体布局与彝族太阳历图腾神柱一样,其刻符同时出现了对顶三角帝纹与木字形帝纹。
需要说明的是,历法的建立,首先是从观察太阳开始的,但是,随后就转向了星宿,并且此后以星宿为主,所以,良渚的天帝骑猪巡天,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,此时的天帝就由北极星所取代,帝纹也转而为菱形纹,早先的产生于测日的帝纹就较为少见,而在以太阳历为主的彝祖还得以传承。


-END-




甲骨文
汉字字源
帝字演变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