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为什么我们称中华、华夏?这是华夏始祖的图腾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4:15:41   来源 : 大运易成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132
玉常 大运易成 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4:15:41  
132


文|玉常

象数演易堂原创

“华夏”一词最早见于周代《尚书•武成》:“华夏蛮貊,罔不率俾。意思是说无论是中原地区的民族,还是边远地区的民族,都对周武王表示顺从。但华夏一词,应更早于此。

中华、华夏的华,现在公认是来自于华胥氏

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,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,也被认为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。

《帝王世纪》:“大昊,庖羲氏,风姓也,母曰华胥。”

《国语·晋语》提到:“昔少典娶于有蟜氏,生黄帝、炎帝。“

其所处时间距今约8000—13000年。

其活动范围,华胥氏带领族群沿黄河流域迁徙,足迹涉及以下区域:

甘肃地区:包括天水成纪(今秦安县)、庆阳华池县等地,伏羲即生于成纪。

山东雷泽:传说她在雷泽(今菏泽鄄城)感应雷神脚印而怀孕。

•其他区域:部分文献提到其部落曾到达陕北延川、四川阆中等地。

·陕西蓝田:清吴乘权《纲鉴易知录》云:“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(今陕西蓝田),生帝于成纪(今甘肃秦安县)。

《陕西通志》云:“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,祀华胥氏、伏羲氏、女娲氏。盖伏羲氏、女娲氏皆华胥氏所出,故祀于故里。

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,该地至今保留华胥陵(陵墓遗址)、华胥沟、三皇庙等遗迹。考古证据显示,蓝田县周边分布着旧石器至新石器时代的遗址(如半坡母系氏族遗址),与其传说相印证。

因为华胥氏曾活动于华山之阳(华山南麓),华山之名就因此而来。

其传续关系为:华胥氏 → 伏羲 → 少典 → 黄帝(及炎帝) → 昌意 → 颛顼 → 鲧 → 禹。

禹建立夏朝,故称夏禹。夏朝远祖为华胥氏,故称为华夏。

夏朝始建都于河南禹州,后迁都于洛阳二里头,都属于中原地区,洛阳周边被称为天下之中,故称中华。

伏羲、炎帝、黄帝为三皇,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。而伏羲、黄帝与华胥一脉相承,故我们至今仍称华夏。

《荀子》提出“王者必居天下之中”,受此影响,我们皆以处天下之中为傲,故称中华、中国。河南因处天下之中,故称中原,嵩山因处天下之中故称中岳。

【对应的考古】:

大地湾文化。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。据考古工作者介绍,通过细致研究,第1—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0000至20000年,地层中仅发现石英砸击技术产品,如石英石片、碎片等;第4文化层距今20000至13000年,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始出现,但在遗物总体数量上处于从属地位;第5文化层距今13000——7000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;第6文化层距今7000——约5000年,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。

何光岳释:“华山因花多而得名,正合华胥氏以花为图腾之义。”华与花同音同义,古时华通花。

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。红河被称为女娲沟。白鹿原上的李华村即女娲村。

现在广为人知的是,华胥氏生伏羲、女娲,伏羲、女娲为二兄妹。这属神话故事,不足为凭。实际上,华胥、伏羲、女娲皆为氏族,跨度数千年,并非为某个人。据张远山先生考证,女娲氏是母系两千年,对应于先仰韶期到仰韶中期(前6000-前4000年),伏羲氏一千年,对应于仰韶中期到仰韶末期(前4000-前3000年)。

也就是说,先有的华胥氏,8000年前;然后是女娲氏,女娲氏是母系向父系过度的时期,距今8000-6000年;之后是伏羲氏,进入父系社会,距今6000-5000年。

新石器时代·马家窑文化·人像彩陶罐
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(约公元前3300~公元前2000年)

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    中国考古博物馆展出。

此图女性特征明显,整体似木,花卉状,出土处正是华胥氏发源地甘肃天水,所以,此画像应该就是华胥氏。

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   贴塑人纹双系壶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,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。距今4600-3600年。

此壶1974年出土于青海乐都柳湾墓地的一座墓葬中。青海乐都柳湾遗址,是黄河上游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氏族公共墓地。自1974年以来,进行过多次发掘,发掘的墓葬多达上千座,出土文物达三万多件。然而人形彩陶壶却不多见,可谓凤毛麟角。

以上两个图案一脉相承,尤其上图女性特征明显。正对应于母系氏族。同时,此图附有蛙纹,蛙纹含意与繁殖有关,正与女性特征相对应。

因此,有充分的理由相信,这应该就是华夏始祖的图腾了!

即华胥氏!亦或女娲,娲者,蛙也。

你怎么看呢?

-END-



中国
中华
华夏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