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夔是什么东西?真的一足吗?
关于这个问题,孔子有答案。
《吕氏春秋·察传篇》:
“凡闻言必熟论,其于人必验之以理。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乐正夔一足,信乎?”孔子曰:“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,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,舜以为乐正。夔于是正六律,和五声,以通八风。而天下大服。重黎又欲益求人,舜曰:“夫乐,天地之精也,得失之节也。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。夔能和之,以平天下,若夔者一而足矣’。故曰‘夔一足’,非‘一足’也。”
同样的故事也记载于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篇》:
“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吾闻夔一足,信乎?”曰:“夔,人也,何故一足?彼其无他异,而独通于声,尧曰:‘夔一而足矣。’使为乐正。故君子曰:‘夔有一足,非一足也。’”
两个故事所记差不多,意思就是,鲁哀公请教孔子,他听说夔有一足,这个事靠不靠谱?孔子的回答是,并非夔一足,而是一夔而足,就是,夔的能力很强,只要有他一个人就足够了。
关于这一点,杨宽先生觉得孔子这样的回答是“儒家润色之辞”,袁珂先生也认同此点,认为孔子的回答“历史固然是拉长了,神话却因此而遭了厄运,经这么一改变转化,恐怕委实会丧失不少宝贵的东西,而从神话转化出来的历史也不能算是历史的幸事。”
杨宽与袁珂有点混淆事实了。他们认为,夔就是传说中的一足怪兽,但孔子说的夔,是传说中舜的乐正。
历史上叫夔的,有两样:
1、一足怪兽;
2、尧舜时的乐官。
孔子说的是后者,杨宽与袁珂说的是前者。在《吕氏春秋·察传篇》中讲得非常明确:“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“乐正夔一足,信乎?””鲁哀公问的是乐正的夔,而不是神兽的夔!
关于夔的来源,有三个:
1、史料记载。
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夔谓蚿曰:‘吾以一足趻踔而行。’”
蚿xián,马蚿:动物名。即马陆。节肢动物门倍足纲。由许多环节组成,每一体节具二对脚。一受干扰即卷缩成一团。生活于潮湿处,以腐植质为食。趻踔chěn chuō,是指跳跃。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记载“又北三百里,曰不咸山,夔牛居之。其状如牛,苍色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即风雨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载:"黄帝伐蚩尤,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,一震五百里,连震三千八百里。"
《山海经·大荒经》记载:东海中有流波山,入海七千里。其上有兽,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,出入水则必风雨,其光如日月,其声如雷,其名曰夔。黄帝得之,以其皮为鼓,橛以雷兽之骨,声闻五百里,以威天下。
《国语》韦注又云:“夔一足,越人谓之山缫,或作操,富阳有之,人面猴身能言。”
以上记载,皆是兽,一足。
这些兽也不同,大致有三种,一种似蛇,一种似牛,一种似猴。
2、第二种来源,是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。
在青铜器上,有一种龙纹,一足。这或许就是史料中夔一足的来源。
但是,这种图案不可为据。
一是,这是艺术处理过的,并非是写实。二是,这种图案是侧面,显示一足,未必一足。比如,显示是一角,一眼,但怎么可能是一角一眼呢?
3、第三种来源,当是因为文字本身。
夔:《说文》:“神魖也。如龍,一足,从夊;象有角、手、人面之形。”
许慎《说文》对夔字的解释,或许是出于文字(金文)夔,同时,参考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。
许慎顶多见过金文的夔,甲骨文是肯定没见过。
后世之所以流传夔一足,至少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许慎。
但许慎的解说是非常错的!
夔与夒字非常象。
夔,读作 kuí。
夒,读作náo,古同“猱”,兽名,长臂猿的一种。
夔与夒当为同源。
上面为夒字甲骨文,与夔字甲骨文基本一样。所不同者,只是夔字比夒字多了突出的眼睫毛,眼珠更大。
夔字比着夒字,强调的是眼睛的瞪大。夔字有“敬谨恐惧的样子”的意思,瞪大的眼睛就是对恐惧状态的强调。
不管是夔,还是夒,都从夊,也即足。一腿一足,许慎所说“一足”,及后世传说一足,估计都是由此而来。
但这是错的!
字和青铜器上的夔龙纹一样,都是侧面图形的描摹,从侧面看,自然是一腿一足。
实际上,一足,强调的是踮脚,抬起脚的意思。与“企”字同义。看下企字的演变:
企字画的就是一人一足,金文更是腿与足相连(见上图)。
再看下企字的甲骨文(上图),有些腿与足是分开的,有些是连在一起的。连在一起的,与夔则一模一样!
企的意思就是踮着脚看。
夔的意思也是如此。夔字本义就是踮着脚(直立)瞪大眼睛很恐怖的样子。

大概就是长臂猿或黑猩猩。
《说文》:“夒也。从犬矦聲。贪兽也。一曰母猴,似人。”
夒即猱本字,本义就是长臂猿之一种。
由此可知,所谓的夔,即夒,是发怒的、很凶的、可以直立行走、似人的猿猴。

金文的夔字,人形屁股那里有一个尾巴(上图),是以为证。就是长有尾巴、样子象人的猿猴。
由是可以推断,所谓的夔牛,就是样子很凶的牛。所以,用夔牛皮做鼓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至于尧舜的乐官夔,之所以叫夔,没准是因为长得象猴子的缘故。比如鼓上蚤,并非是说时迁是鼓上的跳蚤,而是说,时迁象鼓上的跳蚤。
至于《山海经》或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夔一足,那是神话常用的手法。如果不是多个眼睛,三头六臂,不是长得与众不同,那就没办法体现出与众不同的神性。再一个,神话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比喻,用荣格的话来讲,就和梦境一样,梦境通常是很魔幻的,但梦境只不过是反映潜意识的活动而已。我们是不能拿梦境当真实看的,同样的,也不能拿神话当真实,而应该透过神话看到内在的隐喻。
参考:
1、杨宽《中国上古史导论》
2、袁珂《中国古代神话》
欢迎关注小红书:5i141319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