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:左为人,右为需,需字由雨字转化而来,甲骨文之“需”由“雨”与“人”组成,人在雨中,以示下雨时人于雨中欢呼雀跃之状,金文与小篆时,将人讹化为表胡须的“而”,不过,今人喻雨为断线的珠子,古人喻雨为细密如须也未尝不可。
金文“需”字
“需”字字源演变
雨,于农耕而言,甚为重要,故需有需求之意。
需字左加人旁,表明人之所需。禽兽之所需者,唯生存耳,食物与繁衍也,人乃万物之灵,此灵者,即在于生存之外之德行。所谓道德者,具体言之,仁义礼智信也,《周礼
地官 司徒》曰:“儒家者流,盖出于司徒之官,助人君、顺阴阳、明教化者也。”故把宣扬道德者称为儒。
人身难得,穷人的孩子早当家,苦海之中好修行,如禾苗之盼甘露,迷人而求指引,闻道行道,则与圣人近矣,自度以度人,求教以教他,佛、道、儒同出一源,并无二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