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清官汤斌打脸姓名学?
发布日期:2022-12-29 10:38:10
来源
: 大运易成
作者
:玉常
浏览量
:800
玉常
大运易成
发布日期:2022-12-29 10:38:10
800

汤斌是清朝人,官至工部尚书,为官清廉,有“汤青天”之誉。死后追谥“文正”,是清朝首位得此谥号者。61岁而终。“湯”字,右上为“日”,属兔,兔忌日。传说兔子在月中捣米,兔子的本位为月,逢日为不得位。左边为“氵”,水对应于子,子卯相刑。“斌”字,右边为“武”,武以戈论,对应于戌狗,于兔而言,吉凶参半。吉是因为兔与狗为六合,凶是因为,戌为金库,克卯木。属于合克,吉中带凶。“斌”字左边为“文”,“文”下面“乂”,其形象交叉的双腿,小动物在逃命,大动物在追逐,代表不安与辛苦。为起名忌用字。所以,就整个姓名来看,这个名字凶多吉少,算不上是好的名字。但是,汤斌做过康熙的老师(讲解历史),做过大太子的老师,官至工部尚书,有汤青天的美誉,死后获“文正”谥号,从祀孔庙。这待遇是相当高的,61岁而终。这岂不是打脸当代姓名学吗?首先是廉洁这个问题。据说,他死后余财仅有8两俸银,不够下葬,朋友捐了20两银子才将他埋了。但问题来了,他给自己母亲建了个祠堂,相当有规模,占地1200多平方米。这个祠堂现在还在,这个怎么解释呢?他历任江宁巡抚,虽然清朝俸禄不算高,但要养活一家老小还是够用的。他节俭得只吃蔬菜豆腐,连儿子偷买了一只鸡都被他胖揍一顿赶回老家,那他的工资哪去了?江宁可是富庶之地,当然,他在任时当地发生水灾,或许他把钱捐出去了,但是,象儿子吃只鸡都要被打这样的事都在史书中有记载,他捐钱赈济灾民这样壮举何以没有任何记录呢?再一个,他末一任是在京城做工部尚书,这时是没有穷人或水灾需要赈济,他的工资又哪里去了?何以死时仅有余财8两连棺材都买不起?其次是谥号问题。司马光曰:“文正是谥之极美,无以复加。”整个大清朝,得“文正”谥号的只有8个人,汤斌是其中第一个获此谥号的。其他七人分别是刘统勋、朱珪、曹振镛、杜受田、曾国藩、李鸿藻、孙家鼐。刘统勋、曹振镛、曾国藩乃以功劳著世。其余诸臣则以帝师之尊谥文正,朱珪为嘉庆帝师,杜受田为咸丰帝师,李鸿藻为同治帝师,孙家鼐为光绪帝师。论功及地位,大概汤斌与曾国藩没法比,更比不了刘墉的父亲刘统勋,也与曹振镛没法比。其他几位都是帝师,严格说,汤斌算不得是康熙的老师,只是翰林院侍讲一职,负责给康熙讲解历史。这算不得真正意义的“帝师”。但汤斌做太子老师是真的。问题又在于,后来太子被废了!再次,就是汤斌作为明朝旧臣(明时秀才),却做清朝的官,这很为后世文人所不耻。比如邹容称其为“驯静奴隶”,章太炎认为“服官异族,大节已亏”。不过,我觉得此论有点站不住脚。大清已经正而八经取代明朝,服务大清为什么就叫大节已亏?如今56个民族是一家,又何来“异族”之说?这个若是放到清朝初年有人这样讲,在情理之中,后世再讲怕是有些牵强。单就姓名学来讲,姓主声名。因为“湯”字中“日”的缘故,与其属相卯兔正冲,有不得其时之弊。汤斌毁誉参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兔逢日亦当牺牲奉献讲。所以,汤斌对于皇上的忠诚这个是毋庸置疑的。“斌”字中的“武”对应于事业、能力,武以戌狗论,与兔六合,所以,有一定的能力,事业也还可以。但是,又因为戌金克卯木,所以,事业方面受克,干得并不是很顺心。现实扑朔迷离,但是,透过姓名我们可以将一些事情看得更清楚。汤斌对皇上就是一个忠,这个忠在姓名上体现出来就是牺牲奉献,就是“湯”字中的“日”。汤斌还是有一定能力的,他十五岁前读毕《左传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公羊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。这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得到的。他还拜孙奇逢为师,治学近二十年。他从政时也颇有成绩,剿灭山匪李玉廷,减免赋税,拆除五通神祠,整饬民风。给康熙讲解历史,辅导太子。说汤斌刚正不阿,不趋权贵,这不太象他的性格。因为,当康熙因为明珠弹劾而问责他的时候,他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,过错很多,请求严加惩处。这不象海瑞抬着棺材和皇上干,或者包拯那样铁面无私。这里面存在一个站队的问题。汤斌还是很聪明的,他选择了站在皇上这一边,就抱定皇上的大腿。所以他才不必向明珠上供,只要服服贴贴伺侯好皇上即可。而事实上,也正是皇上多次出头帮他开脱才免了他的罪。要说汤斌廉洁,这里面有真的成分,也有演戏的成分,还有假的成分。之所以说假,前面已经讲了,他给母亲建的宏大的祠堂很难解释过去。说是演戏,就要知道他所处的背景,那时是清朝初年,是满人的天下,汉人是没有地位的,这种情况一直到曾国藩的时候还是。所以,汉人当官,为了不落人把柄,就严恪要求自己。汤斌知道,只要对皇上恭顺,因为皇上要利用他,需要拿他给天下汉儒做个样板,就不会怎样他。所以他廉洁自律,兢兢业业,只忠于皇上。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尽管他数次被弹劾,康熙都数次赦免他。康熙对周云龙:“听说你是三晋的楷模,去年治河的时候,河工银子不足了,他变卖了自家的祖业,三万八千两银子,亲自率领河工,隆冬腊月,破冰下河,更让朕欣赏的是,听说你现在仍然守着自己的糟糠之妻,没有纳三房四妾,朕听说,你的原配是瘫子,还给河工们纳鞋底,……”康熙对魏东廷:“朕今日丢人丢大了。今日东书院垂训的时候,朕还将周云龙立为廉吏的典范,把他那位瘫子夫子,还赐为一品诰命夫人。……你不用逢迎朕,朕本以为,周云龙虽没有莫洛说得那么好,起码也是个洁身自好的人,现在看来,大伪似真,大奸似忠啊,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,朕太轻率了,瞎了眼,那个总督,那个莫洛总督,也让他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啊。苏麻呀,朕出丑啦。……听着,周云龙仍然是廉吏典范,他夫人仍是一品诰命之尊,天子一言不能朝令夕改,只不过朕不想再见到这个姓周的,明日你们两个人到周云龙大堂去察看,辨别真伪,如果确实是属于奸吏的话,你们就临机处置,事毕就说他是暴病,然后朕再赐他死后哀荣,记着,此事到此为止。”这样的事,古代有,现代也有。被称为“廉政局长”的武汉市建设局局长明九斤身上更是有着众多的“廉政轶事”:明局长穿的袜子补了又补仍有窟窿;明局长的弟弟、妹妹都是没有工作的下岗人员,弟弟拉人力三轮车,妹妹帮人守摊。但最后却因受贿罪被判刑十年。当然,汤斌不是周云龙或明九斤,但是,透过周云龙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汤斌。汤斌是在死后45年雍正时入贤良祠,死后49年乾隆时追谥为“文正”,死后134年的道光三年从祀孔庙。清廷要拿他竖样板,那么,这个样板就不能有瑕疵,因此,可想而知,有关汤斌的史料记载大概率已经被“优化”过很多次了。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看汤斌会如此扑逆迷离的原因。其实,事实很简单。就是汤斌在一个不太恰当的时间出来做官,在特殊的背景下他不得不严以律己,他认定了只抱皇上的大腿,他有二流的能力,但皇上给了他一个一流的名份。应该说,他的名字还是与实际情况很相符的,因为“斌”字中“文”的缘故,他晚年是忧惧而终的。但因为后面的皇上要拿他当样板,谥“文正”,入孔庙,这个人造的光环炫得人失去了客观的判断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