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他这个人太了不起了。出身很好,是寿州刺吏郭敬之的儿子。早年中武举,积功至九原太守。之后平定安史之乱,克复两京,二造大唐,平定内乱,抵御吐蕃,四朝重臣,被唐德宗尊为“尚父”,封汾阳郡王,进位太尉兼中书令,宰相。“前后赐良田美器,名园甲馆,声色珍玩,堆积羡溢,不可胜纪。代宗不名,呼为大臣。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。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。权倾天下而朝不忌,功盖一代而主不疑,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。富贵寿考,繁衍安泰,哀荣终始,人道之盛,此无缺焉。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,他有很多良田,有很多金银财宝,有好的房子,音乐美伎,多得无法计算。唐代宗都不称呼他名字,而称呼其为大臣(代宗女儿嫁给了郭子仪儿子,他们是儿女亲家),大唐20年的安危全系在他身上,担任中书令一职24年。权倾天下而不被同朝所忌,功高盖主而不为皇上猜疑,享尽荣华富贵而没人指责他。一个人该有的一切他都有了。传统里有个“五福临门”,这五福是:“一曰寿、二曰富、三曰康宁、四曰修好德、五曰考终命”。老实说,综观上下五千年,能五福齐全者屈指可数。寿就是长寿,富就是富贵,康宁就是健康安宁,修好德就是品德高尚,考终命就是寿终正寝。《新论·辨惑第十三》中把“考终命”更改为“子孙众多”。这几条郭子仪全占了。他85岁高寿而终,至富至贵,健康安宁,品德高尚,八子八女,子孙满堂。历史上,能在他之上的,大概只有一个姜太公(姜子牙活了139岁,15个儿子一个女儿)。此外再无第二人。范蠡、管仲也很了不起,曾国藩、左宗棠也都不错,但都是文臣,郭子仪是出将入相;韩世忠、程咬金、李靖、李勣、汤和也不错,但都没郭子仪活得时间长,和郭子仪相比,在某些方面都有欠缺。
丁酉年属鸡,“郭”姓很好。“邑”字上面的“口”于鸡而言,代表牺牲奉献,同时也代表司晨之鸡,下面的“巴”以蛇论,巳酉三合,吉。姓主出身,科名,声望,长上。因为“郭”字于郭子仪而言整体以吉论,所以,郭子仪出身于“太原郭氏”,这是一个大族,在当时声名显赫。其父是刺史。科名方面,他中了武举。声望方面就不用讲了,名垂青史。就长上而言,他经历四朝,每一朝的皇上都对他恩宠有加。这都是因为这个姓的缘故。“子”字于丁酉年生的郭子仪而言不好,因为子水与丁火相克,同时,子酉破。“儀”字也不好,右上为“羊”,五行为火,克酉金。人字旁,于鸡而言为牺牲奉献。“儀”中的“我”代入本身属相,则酉酉自刑。也就是说,郭子仪的姓名,这个姓很好,但名字中的两个字都不好,那又为何他成为千古一将、五福临门呢?这里需要知道的是,前面讲到的都是郭子仪的各种好,那只是他人生的一个侧面而已。其实,他的一生也是很不容易的。他58岁适逢安史之乱,此后才威震大唐。在此之前,他因为军粮失火被烧而问责,按律当斩,是诗仙李白救了他。这算是人生的一劫。(《新唐书》记载:“初,白(李白)游并州,见郭子仪,奇之。子仪尝犯法,白为救免。”)他屡遭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陷害,两次被夺兵权,数次阻挠而使郭子仪不被起用,相州之败本来是因为鱼朝恩的问题,但鱼朝恩却把责任归咎到郭子仪身上,鱼朝恩把郭子仪祖坟都挖了,并有意设鸿门宴除掉郭子仪。这些,其实都应在了他的名字里,子酉破,羊火克酉金。这正是玉常老师于此文想着重探讨的地方。那是因为:个人修养可以弥补名字上的不足。康熙评价曰:“自汉唐以来之勋臣,功名最盛而福祚克全者以郭子仪为首称。非其得于天者独厚也,良由笃棐([ fěi ]忠诚辅助)谦冲(谦虚谨慎),不敢以功业自矜,故能终身显荣,声施后世。观其自谓不能禁暴,乃遭天谴数语。其虚怀卓识过人远矣。”
康熙认为,汉唐以后,能功成名就,福祚(福禄)双全者,首推郭子仪。这个一点不为过。原因就在于郭子仪的忠诚与谦谨,也就是个人的修为。1、前面提到,李白曾救过郭子仪一命,而后来,李白犯事,郭子仪拿自己的爵位保了李白一命,这是一个知恩图报、有情有义的人;2、鱼朝恩嫁祸于他,把相州之败归责于郭子仪身上,由此而被夺兵权,郭子仪不申辩,默然受之。此后又被夺兵权,在家闲置4年,郭子仪也毫无怨言。这个说着容易做着难,象同朝的李光弼,与郭子仪齐名,晚年为宦官程元振、鱼朝恩等所谗,拥兵不朝,声名受损,因此愧恨成疾,五十七岁病逝。3、郭子仪在外抵御吐蕃,鱼朝恩竟派人挖了他的祖坟。这种事情,怕是放到谁身上都令人难以容忍,更何况郭子仪大权在握。但当他搬师回朝后,却对代宗哭着说:“我长期带兵,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,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,这是上天惩罚,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。”这就是康熙所提到的“观其自谓不能禁暴,乃遭天谴数语”,真是小人有过怨他人,君子有过怨自修。4、鱼朝恩对郭子仪百般陷害,后来设鸿门宴想置郭子仪于死地,当时宰相元载派人对他说鱼朝恩将对他不利,部下也要求跟随前往。郭子仪没有同意,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去。鱼朝恩问道:“您的随从怎么这么少?”郭子仪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他。鱼朝恩感动得哭道:“若非您是长者,能不起疑心吗?”把一个冤家能感动到这个程度,真不容易。5、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(宰相职),郭子仪坚辞不受,因为这一职位只有唐太宗李世民担任过,代宗无奈,就特意交待史官,将郭子仪的这一事迹记入国史。6、回纥人请求卖给唐朝一万匹马,而朝廷因开支不足,准备只买一千匹。郭子仪道:“回纥人立有大功,应报答他们的支持,而且国内也需要马,我请求缴纳一年的俸禄,帮助出马钱。”当然,代宗后来没有让郭子仪出钱,但郭子仪舍身为国的精神为人所称道。7、郭子仪曾严令禁止军营内无故骑马。郭子仪的妻子南阳夫人的奶妈的儿子触犯禁令,被都虞候乱棍打死。郭子仪的几个儿子到他面前哭诉,指责都虞候骄横,郭子仪将他们斥退。次日,郭子仪将此事告诉幕僚们,并叹道:“我的几个儿子,都是当奴才的料。他们不赞赏父亲的都虞候,反而痛惜母亲奶妈的儿子,不是当奴才的料又是什么!”8、郭子仪70大寿,儿媳升平公主不去祝寿,郭暧借酒骂升平公主说:“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?我父亲不稀罕当皇帝!”公主大怒,回宫告诉父亲。代宗道:“他说的没有错,郭令公要是想当皇帝的话,天下就不是我们家的了。”并命公主回家。郭子仪得知后,将郭暧关起来,自己去向皇帝请罪。代宗道:“俗话说‘不痴不聋,不做阿家阿翁’,子女夫妻间的事,不用理他。”郭子仪回来后,将郭暧杖打数十。这一故事被编成戏曲,就是有名的《打金枝》。9、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时,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担任牙门都将,但不能和睦相处。后来郭子仪代替安思顺节度使的职位,李光弼就有意离去,心里犹豫不决。十天后,唐玄宗下诏命郭子仪率兵东伐赵、魏,李光弼进入官衙见郭子仪说:“我情愿一死,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儿子女。”郭子仪即刻走下堂来,搂着李光弼上堂,流着泪道:“当今国家遭逢乱事,连皇上都避难去了。没有你的协助,我怎么能够出兵打仗呢?现在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!”于是互相扶持对拜,共谋破贼大计。10、郭子仪的王府在亲仁里,大开其门,任人出入。其属下与子弟哭劝说:“大人功业隆赫,而不自崇重,贵贱皆游卧内,某等以为虽伊尹 、霍光不当如此。”郭子仪笑着说:“你们不懂!象我,光马就是500匹,吃国家俸禄的一千人。如果关门闭户,别人告你有不臣之心,恐怕要祸灭九族。现今四门洞开,虽谗毁欲兴,无所加也!”诸子拜服。就这个事,把自己家门大开,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,到目前为止,我所知道的,还没有第二人。明朝时的胡惟庸,就是被人告发于家中密谋,由此而受诛杀者三万余人。不能不说郭子仪有先见之明。
诸如此类事情数不胜数,此处不再一一枚举。郭子仪的修为由此可见一斑。象姜子牙,他被封到齐地,远离朝廷,相对来说安全很多;象范蠡,功成身退,颠儿了。伴君如伴虎,郭子仪功高盖主,在皇帝身边还能安然而终,这种智慧,更非常人所能有。能被皇上尊为“尚父”的,翻开历史看看,没有几个。象郭子仪,58岁前身遭一难,如果不是李白相救,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。其子郭暧骂公主,且说出“汝倚乃父为天子邪?我父薄天子不为”这种话,这可是会祸灭九族的。但郭子仪赶紧向代宗请罪,并杖罚郭暧;郭子仪受鱼朝恩陷害,但却以德报怨;虽数次被夺兵权,但毫无怨言,即诏即到;如此等等,可以说是处处是坑,只不过他都以过人的智慧把危难化掉罢了。修养可以弥补名字上的不足,理论上来讲,这是可以的。但是现实中,又很难。上下几千年,能做到郭子仪这样子的,屈指可数。但是,无论如何,他至少是给我们指了一个方向。不管有多难,至少这是可能的。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说,存好心,做好事,好好做人,做好人,这是亘古不破的至理,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。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