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子:军无百疾,是谓必胜。
这句话,和“知己知彼者,百战不殆”意思相仿。军无百疾,这个军,是指军队,行军,也就是军队管理,或者指挥。意思是说,军队管理得好,没毛病,那要打仗的话就一定会胜利。
军无百疾,百战不殆,这是孙子的主导思想。只要把自己做好了,胜利与成功那是迟早的问题。但是,反过来,如果自己有毛病,那早晚是要遭遇失败的。
讲到这里,想到很多人问我,正缘什么时候能来?这个问题,可以用孙子的这句话来回答:军无百疾,是谓必胜。怎么讲呢?这个话换一种说法就是:你若盛开,蜂蝶自来。说白了就是做好自己,把自己做得没毛病,“是谓必胜”,想做什么都能成功。
那怎么才能把自己做好呢?简单来说,就是知己知彼。“凡地有绝涧、天井、天牢、天罗、天陷、天隙,必亟去之,勿近也。”绝涧、天井,这都是不好的地方,知道这是不好的地方,这就是知彼,亟去之,勿近也,这就是知己。说得再直白点,就是自律。这个,说着容易做着难,真正能做到的人,大概也就不到2%。
孙子:“凡地有绝涧、天井、天牢、天罗、天陷、天隙,必亟去之,勿近也。”
《孙子兵法》第九篇行军篇,整个一篇,主要讲了两个事情,“处军,相敌”。相敌的相,和看面相手相天象卦象同义,只不过,这里看的,是敌方之相。所谓的“相敌”,就是“知彼”,而“行军”,就是管理军队,就是知己。所以,行军相敌,说到底,还是知己知彼。
“凡地有绝涧、天井、天牢、天罗、天陷、天隙”,这就是相敌(这里的敌,是指敌情,不但是指对方的人,地利、形势都包括在内了)。“必亟去之,勿近也”,这就是“行军”,就是知己。相敌难不难?挺难的。不过,难的并不是不知道,而是做不到。三岁孩童知道,八十老翁却做不到。
抽烟好不好?不好,那你断了吧,断不了。喝酒好不好?不好,断了吧,断不了。吃肉好不好,不太好,少吃点吧,少不了。熬夜好不好?不好,别熬了,不行。那家伙对你好不好?不好,分了吧,分不了。生气伤身,别生气了吧,但控制不住。“必亟去之,勿近也”,说着容易做着难。大多时候,人们明知前面是坑,也要往里跳。不见棺材不落泪,不到黄河不死心。所以,真应了那句话,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面,而是自己。
《孙子兵法》第九篇的篇名是“行军篇”,重点是讲“行”,不是“知”,知重要,行更重要。“任你坐破蒲团,大事骤临定不住神,不算功夫; 任你灵辩滔滔,生死关头做不得主,不算解脱。”这个讲的,就是“行”的功夫。
孙子:兵怒而相迎,久而不合,又不相去,必谨察之。
对方很生气,但是,既不交战,又不离去,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他的意图了。
《易经》曰:“臣弑其君,子弑其父,非一朝一夕之故,其所由来者渐矣,由辨之不早辨也。”臣子把君王杀了,儿子把父亲杀了,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其由来已久,只是没有注意到罢了。
这里的“早辨”,与孙子所讲“相敌”、“谨察”是一个意思。不过,老实说,很多时候,并不是因为没有“早辨”,而是因为不愿相信,不愿面对。侥幸心理害死人。就象买彩票,就是侥幸心理在作怪。
孙子:兵非益多也,惟无武进,足以并力、料敌、取人而已;夫惟无虑而易敌者,必擒于人。
兵员并非是越多越好,只有不冒然行动,能做到集中兵力,正确判断敌情,争取人心则足矣。没有深谋远虑而无端地蔑视敌人,就会失败,遭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