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变让一切更美好!
www.mesian.cn

司马光:这个名字有牺牲奉献、廉洁奉公的格局,成就他一世英名

发布日期:2023-05-13 16:03:04   来源 : 贵神送福    作者 :玉常    浏览量 :1288
玉常 贵神送福 发布日期:2023-05-13 16:03:04  
1288

提到司马光,你想到了什么?想到了他小时候“砸缸救友”,想到他编撰《资治通鉴》,想到他一生中兢兢业业为皇帝着想,死后被谥号“文正”,配享宋哲宗庙廷,图形昭勋阁;从祀于孔庙,称“先儒司马子”;从祀历代帝王庙。
司马光一生可算是浣美了,他一生享尽荣华富贵,在政坛上击败了大批政敌,还获得了忠臣的美名,可谓人生赢家、名利双收。
这都得益于他的这个姓名。
司马光,1019-1086,己未生,属羊。
司马光,因为出生于光州光山,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,所以为他起名“光”。司马光字“君实”,君子坦荡荡,司马光字君实,就是彰显君子之德的意思。司马光一生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始终如一地践行自己的名字。由此就可见名字对一个人的影响。

  名字对人有引导的作用。

名“光”字“君实”,他就不会做苟且小人之事。从小到大到老,司马光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,他自己说:“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,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,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。
司马光生于己未年,属羊,复姓司马,这个姓对于属羊者而言是非常好的。
“司”字,以洞穴论,于羊而言为得地,吉。“马”与羊成巳午未三合之势,吉。
姓主家境,科名,声望。
司马光的家境是很好的,其父司马池终生为官,司马光是名符其实的官二代。
在科名方面,1038年,司马光20岁时参加会试,一举高中进士甲科,从此步入仕林。
在声望方面,官至宰相,从祀于孔庙,德被后世,留芳千古。
但是,司马光这个“光”字却并不是很好。“光”字上面部分以冠冕论,羊戴冠冕为牺牲奉献,被宰。“光”字下面部分以撇脚论,于羊而言为病羊。
对于这个“光”字,其他的姓名学老师通常都以凶论。但实践证明,并非如此。
牺牲奉献并不见得就是坏事。
特别是对于从政者而言,倘若没有一点牺牲奉献的精神,又如何称得上是人民公仆?如何称得上是大公无私、为人泯服务?
实际上,司马光之一生,于上精忠报国,于下为民请命,廉洁奉公,也正是如此而成就了他一世英名。
26岁的司马光权知丰城县事。在短短的时间里,就取得“政声赫然,民称之”的政绩。司马光死后,灵柩送往夏县时,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,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,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。等到安葬的时候,哭的人非常真诚,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。岭南封州的父老们,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,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,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。司马光之民声,由此可见一斑。
但是,也并非说“光”这个字对司马光就没有负面的影响。实际上,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。
末一个字主子嗣,因为“光”这个字的影响,司马光终生无子。他有一个孩子,那是过继他哥哥的。司马光一生不纳妾,这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他的美德,但从姓名学上来讲,或许有难以示人的隐情。因为“光”这个字在健康方面主生殖系统,在夫妻生活方面可能有障碍,而司马光是儒家思想很重的人,不想因此而失去男人的尊严,因此不纳妾。当然这只是推测,但从姓名学上来看很有这种可能。并且,他没有子嗣也证明了这一点。不管他是不是在夫妻生活方面有障碍,没有孩子是事实。
末一个字也主财,也是因为这个“光”字的原因,他无财。无财到什么地步呢?他妻子死后,无钱下葬,只得卖掉仅有的三顷地把妻子葬了,由此也留下了典地葬妻的美名。
司马光年老体弱时,其友刘贤良拟用50万钱买一婢女供其使唤,司马光婉言拒之,他说:“吾几十年来,食不敢常有肉,衣不敢有纯帛,多穿麻葛粗布,何敢以五十万市一婢乎?
就大运上来讲,“光”字的下部,对应的时间是45-60岁。光字下面的“儿”为撇脚,于属相羊而言为病羊,从大运上来讲为不吉。而事实上,熙宁四年(1071年),他看到他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“进拒谏之计”、“用残民之术”,因而被罢官。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,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,自己退居洛阳,绝口不论政事,以书局自随,继续编撰《通鉴》,时间长达15年。
1071年,司马光52岁。1085年67岁时复出为相,此间蜇居了15年。恰好躲过了大运中45-60岁这个不利期。而在这15年里,他完成了宏篇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。
司马光这个名字是有缺陷的,他除了采用蛰居的办法,还有另外的法宝,那就是辞官。
1061年42岁时,擢修起居注。司马光认为自己“实非所长”,连上五状,坚辞不受;
司马光四十四岁时,擢为知制诰,但司马光认为这是一个掌管起草诏令的差事,不是他的特长。为此,他在嘉祐七年(1062年)三月,连上九折《辞知制诰状》,说明不适宜任此职务;
1064年46岁时,因为谏言不被采纳,司马光连上五状,要求降黜;
1065年,朝廷任司马光龙图阁直学士,仍留任谏职。司马光因对谏官彻底失望了,借机连上三状,要求不当谏官,他在奏章上说:“臣从事谏职,首尾五年,自本朝以来,居此官者,未有如臣之久。臣资质愚戆,惟知报国,竭尽朴忠,与人立敌,前后甚众,四海之内,触处相逢,常恐异日身及子孙无立足之地,以此朝夕冀望解去。
1070年51岁,擢升为枢密副使,司马光以“不通财务”、“不习军旅”为由,坚决推辞,连上五封札子,自请离京;
1071年,他看到他的好友范镇因直言王安石“进拒谏之计”、“用残民之术”,因而被罢官。司马光愤然上疏为范镇鸣不平,并请求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,自己退居洛阳,绝口不论政事,以书局自随,继续编撰《通鉴》,时间长达15年。
1085年,皇太后下诏起用司马光知陈州,不久,又下诏授门下侍郎(即副宰相)。但司马光上疏辞谢,以自己“龄发愈衰,精力愈耗”,请求只任知陈州。
司马光上奏废除新法,同时,上表请求辞位。但皇太后对他很倚重,不但不准辞位,反下诏除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正式拜为宰相。接着很快就废除了免役法、青苗法。司马光终于完成了自己废除免役法的夙愿,实现了自己的正治主张。
这是非常难得的。按宋神宗的话讲:“未论别者,即辞枢密一节,自朕即位以来,唯见此人。”世人都是争名夺利,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往官场钻,而司马光却反其道而行之,不止一次,而是屡屡请辞。但有意思的是,他越辞,皇上越不放他,每每是不降反升。这真是应了《道德经》中的一句话:“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。非以其无私邪?故能成其私。
道理很简单,但一般人真做不到。
司马光这个名字,就是牺牲奉献的格局,为官的话,如果是个清官,未必就凶。但是,这个名字,若是追求名利,那就会招致无妄之灾。
这样的姓名格局,不太适合经商。
这个名字也是有他的弊端的,但是,放在司马光身上,已经很大程度地消除了这种不利。
这个名字,与子女缘浅,没有孩子,他就不求孩子;
这个名字,无财,他就不求财。实际上也并非是他无财,他将自己所得赏赐交给谏院为公使钱。
这个名字也不利婚姻,但他却终身不纳妾,从一而终;
这个名字在45-60岁之间大运不好,他就数次推辞为官,蜇居15年撰写《资治通鉴》;
这个名字是牺牲奉献的格局,他就尽忠朝廷,抚恤黎民;
……
这些,都与他的修为有关。
姓名就好比是车,而修为则好比是驾驶技术。他这个姓名的车并不是很好,但是,司马光精于驾驶,却也小心驶得万年船,成就非凡。
但是,也不能忽视了名字对一个人的影响。“光”字下面“儿”为撇脚,于己未属羊者而言为病羊。这一不利除了反映在无子、无财、蜇居15年之外,晚年时,尽管他认为“王安石等所立新法,果能胜于旧者存之”,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,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,无偿送还给西夏。日后在新旧党争时,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、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。宋朝在司马光死后40年即灭亡,这不能说与司马光的保守废除新法无关。这点,颇被后人所诟病。
但不管怎样,我相信,从司马光身上,除了姓名之外,我们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。特别是司马光的为人。他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、忠于君王、取信于人,又恭敬、节俭、正直,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在历史上,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(其余两人是孔子、孟子)。


-END-


生肖姓名学
起名命名
司马光
君实
CONTACT US
www.mesian.cn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