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玉常
象数演易堂原创
河南南阳邓州市南二十多公里的构林镇古村,古碑的正中刻着:皇恩钦赐乡耆司公秉渊子衡芳村德寿碑。这是一块清代皇帝敕令树立的功德碑,为了纪念这位有学问,品行好,年级高,子女教育的好的乡间有名闻的人。
清早期碑头 青石 集浮雕 镂空雕于一体
墓碑之上,常刻有二龙戏珠的图案,这是为什么呢?
先说下这个碑。
冯时先生在《文明以止》(P97)提到:“表之所以名‘碑’,实源于表本名‘髀’的古老传统。”此说甚是!
表即圭表,是用来测日影的。表的早期名称实际上叫髀,《周髀算经》的髀正是由此而来。后来用竖石做表,所以就叫碑。
《说文》:“碑,竖石也。”
《仪礼·聘礼》郑注:“宫必有碑,所以识日景引阴阳也。宗庙则丽牲焉以取毛血。其材,宫庙以石,窆用木。”此言甚明,景通影,识日景,即圭表测影。
《释名·释典艺》:“碑,被也。此本葬时所设也。施鹿卢以绳被其上,引以下棺也。臣子追述君父之功,美以书其上,后人因焉。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,名其文就谓之碑也。”意思是说,碑是下葬时,在碑上架辘轳,用绳牵引以下棺。后来,臣子为了追述君父的功,就在碑上刻字以记之。后世之碑即源于此。
所以,这样就很清楚了,碑的原形是测日的圭表。
上面所言有一点是没有提到的,圭表后来发展成礼器,也就是玉圭、玉璋,后世官员手中所持的笏板,正是玉圭的延续。玉圭、玉璋用来礼天,笏板则是用来礼帝。
而碑,实际上也同样传承的有玉圭的功能,即礼天。当然,这里的礼天之目的,实则是希望亡者能够受天之接引升天。
再有一点需要知道的的,碑本来是“臣子追述君父之功”而设,碑在古时候是只能帝君才能用。只不过,后来上边监管不那么严,老百姓也可以用了。
现在再来说为什么碑上总刻二龙戏珠。
这就要知道,二龙戏珠是什么意思?
龙对应天上的苍龙星宿,那那个珠呢?
有人说那个珠是源自水,太扯了。也有说是火球,但此说没什么根据。冯时先生认为是大火星,这也不对。毫无疑问的是,天帝对应的是北极星,大火星任何时候都没做过天帝。皇上之所以把二龙戏珠饰于冠上,那是天子的象征。这个天子,只能是北极之子,而不可能是大火星之子。冠上那个珠,只可能对应北极,而不可能对应大火星。
需要注意的是,二龙戏珠,龙只是配角,不是主角。主角是那个珠,也即北极。二龙戏珠的真实意涵是北极天帝乘二龙以巡天。
对,就是下面这个图景!那个坐在车上的,正是北极天帝。
皇上是天下独尊,怎么可能以二龙来象征皇上呢?北极星天上只有一个,龙珠只有一个,所以,龙珠只可能对应北极。
碑的原形是圭表,本来是礼天之器。其上刻二龙戏珠,意即乘龙升天。
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,共出土了三组蚌塑图。成一直线南北排列。第一组,左右龙虎,中间为亡者,脚下是北斗星。第二组是四神(龙、虎、鹿、鸟),还有蜘蛛,这里的蜘蛛正对应于北极。第三组是龙虎,其中龙背上骑一人,喻意亡者乘龙升天。
西水坡的蚌塑图,很好诠释了墓碑上二龙戏珠图案的喻意。
需要说明一点的是,二龙实际上是四神的简省表达,通常也会表现为四龙。也有龙虎(西水坡蚌塑图即有龙虎),也有龙凤(朱雀),但后来常见的就是二龙。二龙代表阴阳,也代表苍龙星宿的四季旋转。
曾侯乙墓漆棺上,绘以龙虎图及北斗,北斗四周为二十八宿。其形制与西水坡一脉相承。
马王堆帛画上饰以二龙,顶部正中有一神人,此神当是太一神,亦即北极天帝。对,就是二龙戏珠中间那个珠!
此二龙戏珠绘于墓室内,其喻意与西水坡蚌塑图、曾侯乙漆棺、马王堆帛画一样,皆是借此以藉亡者乘龙升天,回到天帝身边。
现在人对于二龙戏珠的含义不甚了解,以致于那个珠到底是什么搞不清,众说纷纭。究其根本原因在于,二龙戏珠本为帝王专有,后来流于民间,百姓日用而不知,以致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。
-END-